图片版权:浦泽直树/Studio Nuts ,手冢治虫,日本小学馆
作者:Len Calvin
截止第32回时的看法。
有人说讲故事就是一个YY的过程;写故事的评论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寻找其中可供YY的思想内涵,不管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或是评论者过度阐述的。
《Pluto》的原著来源于手塚治虫的《铁臂阿童木》第7卷短篇《地上最大机器人》,不过鉴于原著是个残章,浦沢直树可以发挥他那天马行空的编剧能力。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画风幼稚剧情直线的《地上最大机器人》,会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跟看《Pluto》的感觉相比就是,在看一本历史教材和一本历史小说;有这样的比较,一张最简单的白纸和黑暗的夜幕,它们虽然看上去虽然都是空空如也的,事实却包含了世界上最多的讯息和秘密;正如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是从接受这种最简单的事物开始的...反而让人觉得最简单的事物供人臆想的结果会更加的丰富,比如说《Pluto》就是浦沢直树对手塚治虫《地上最大机器人》的终极臆想。
故事从一宗谋杀案开始。因为一系列的被害人(或机器人)头上都长了一对角,而从欧洲的神话传说中关于死神哈迪斯,PLUTO的描述,而把这一系列的谋杀事件称为“Pluto角杀(机器)人事件”。这样的形象,包括之后登场的Pluto看起来都很像是日本神话传说中“鬼(般若)”的形象。
主线的主角凯吉西特跟Alex Proyas导演的改编自阿西莫夫《我,机器人》的同名电影中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史普纳非常的相似。首先他们都是警察,而且都是机器人,故事的开端也是从一宗疑似机器人谋杀人类的案子开始的,而故事所要表达的也非常的相似,即人类和机器人是否能共存,机器人是否具有感情之类的主题。但相对于《我,机器人》更多的是表达人工智能的觉醒这样的主题,《Pluto》更多的是以一个整体的世界观来表达一种诸如《基督山伯爵》这样的复仇主题。
这样的复仇主题包括对敌对机器人的报复,以及对参与战争的人类的报复...其间还夹杂着诸如鲁道夫对凯吉西特这种人对机器人的怨恨,以及像那个主张废除机器人权法的极右组织(邪教?!)这种宗教性的对机器人的歧视(可以视为种族歧视)等等。
这样的复仇主题主要还是机器人针对机器人,就好像侠义小说中的人类那样,是无意犯下罪孽的人和幸存的人之间的游戏,并不有说他们哪方是对的,哪方是错的。
按照手塚的原著,Pluto追击世界上最强的七大机器人是出于一种孩子气的趋使,打败他们就可以成为“地上最大机器人”的机器人了;虽然原著在Pluto与赫拉克勒斯战斗的时候成为了残章,但根据剧情的推测,造就Pluto的那个神秘人物就是天马博士,而在《Pluto》中到了第三十话才出现的天马博士,根据浦沢直树的剧情暗示(只有具有憎恶感情的机器人才会生成最完美的人工脑...大概像这样之类的话),Pluto也很可能为天马博士的作品,而早在第十四话出现的装在泰德熊身体中的卢茨贝尔特博士又与Pluto是怎么样的关系暂时还不得而知,可能卢茨贝尔特博士是天马博士研究的继任者,就像茶水博士是天马博士在科学省的继任者那样,但是,现在天马博士又在哪呢?
对于世上最强的七大机器人被人造毁灭的顺序看,前面三个,蒙布朗,诺斯2号与布朗德被Pluto揉虐的顺序是一致的,在原著中凯吉西特是第四个牺牲品,但由于他在《Pluto》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浦沢直树把阿木童按排成了第四们牺牲者,不过就“死因不明”来看,阿木童也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去”...相当可能是被天马博士上“回收”了...至目前的三十二话为止,天马博士还只是在回忆中登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露面...不过纵然如此,那有型的大叔形象已经激起了众人的沸血...(其实这家伙看起来很像是PB里的死变态T-Bag--b)
在原著中,关于七大最强机器人的背景介绍全无,而在《Pluto》中则加了十分多人性化的描写,比如说受巨人爱戴的蒙布朗,家里养了一大群孩子的布朗德,“像极了人类小孩”的阿童木,以及看上去应该是冷血的杀人机器的诺斯2号;这是四个已经死去的“人”,此外,除了凯吉西特,其他两位,赫拉克勒斯以及最后很迟才登场(第十九话)的艾普西隆都用了较少的笔墨...但,明显的,当浦沢直树决定“处决”他们的时候,一定会翻江倒海地倒出他们身后的秘密的,比如说艾普西隆的反战主义诉由来,赫拉克勒斯与布朗德的友情(又一次提供了同人女YY的舞台)...
可能对于这些人性化的描写用在人类身上并不一定能打动人,但是描述对像是机器人,便可以骗取人类眼泪,就比如《Pluto》中的第一个小高潮,关于诺斯二号与盲人天才音乐家的故事,就是这样能打劫人感情的故事...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会让人不经意想起在SFW上看过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异星球上机器人管家与人类的故事,异常的感人...虽然你明明知道他们都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你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觉得人性这种东西,很大取决一些我们不常去注意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也并不是会时时刻刻都会出现的,可能只是出现在某种情境下的心情而已,就像一个印度神话故事中的描述,一个武士问僧人,残暴是什么,仁慈又是什么,僧人只是默声不语,武士忍无可忍举刀欲砍杀他,这时候僧人才开口说话了,他说,“这就是残暴...”,武士颓然放下屠刀,热泪盈眶,僧人这时候又说,“这就是仁慈。”...只是这么两句话就阐明了人性的真义...虽然我得承认我会无视高达之类的机器人题材的作品,但对一些关于机器人的人性化描写的作品却不排拆。
在凯吉西特调查“Pluto角杀(机器)人事件”的过程中,因为八年前发生过一起机器人杀人事件的特例以及之后凯吉西特对自己记忆的困惑而三次拜访了前警察机器人布劳1589。布劳1589被我与天马博士以及诺斯二号内定为《Pluto》中最有价值YY的三(机器)人。
布劳1589这个角色的设定有点像是先知,是某种引导者的角色,又很像是侠义小说中被囚禁起来(或自愿被囚禁)的曾范下不可饶恕罪孽的“神奇人物”;这样的设定本身就很迷人,再加上浦沢直树对布劳1589“像一堆钉在十字架上的烂铁片般耶稣”的设定,让人有一种探究其神秘性,苦难性的真相。
关于凯吉西特对布劳1589的三次拜访包括了:第一次(第二话)因为案件的缘故而去拜访了他,从中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到布劳1589,“要戴上保护头罩,此前已经有四个机器人受他的电磁干扰而报废了...”;第二第三次(十三十四话和三十二话)的时候,则是凯吉西特对于自己被改动的记忆的困惑,遂主动找到布劳1589,要求交换双方的记忆芯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凯吉西特与布劳1589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杀过人,而凯吉西特的梦境或者记忆中不断闪现的,一个老头把手伸向他,说着“只算你500宙斯币...”的情节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很可能是另一段还未登关于机器人人性化描写的故事。
前面说过了,整个故事都起于谋杀案(复仇)。而从复仇的主题又把《Pluto》整体的世界观设定展现了出来:一切都源于波斯王国与多拉基亚合众国的第39次中亚战争,一场轰轰烈烈的机器人大战,而交战双方包括了世界上最强的六大机器人和格吉博士为原波斯王国最高指挥官大流士十四世制造的机器人军团。
光子力的开发者罗纳德·牛顿·霍华德博士创造的能一击打败赫拉克勒斯的光子能源的艾普西隆因为是反战主义者,而没有参加;阿木童则是作为维和部队参加了第39次中亚战争...另外,持有霍夫曼博士发明的Zeronium弹的凯吉西特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是一个谜团。
而格吉博士这个角色有些特别,浦沢直树把他定位为研究机器人的机器人,所以相对《Pluto》中一大堆的博士来说,除了那个装在泰德熊身体中的卢茨贝尔特博士,这绝对是一个异类;而关于大流士十四世其人,现在被关在卡拉·迪巴看守所,从某种迹象看这一系列的事件可能会与这位前波斯王国最高指挥官有关,但事实如何还有待商权...因为从目前的剧情看来,他根本就像是个疯子模样的人。
除了被追杀的机器人,还有被追杀的人类。虽然他们都并非都直接参与了战争,但都在战争的爆发或者推波助澜方面扮演了某种他们自己都不自觉的角色。他们包括第39次中亚战争调查团成员,博拉调查团原成员,还有倡导机器人权力的一些人...第39次中亚战争调查团成员和博拉调查团原成员应该不是指同一批人吧...至于博拉到底为何物(好像是机器人又好像指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浦沢直树又卖了个官思。
三十二话之后,我们将会知道关于《Pluto》更多方面的剧情,大致会有以下一些:
一、天马博士的去向,他与Pluto的关系;这一切会只是一个天马博士对于人类和机器人人性的考验吗?...
二、凯吉西特更多的过去,比如说为什么会杀死鲁道夫的哥哥;
三、第39次中亚战争更详细的情况;
四、Pluto毁灭和拯救的两种人性;
五、Pluto浮出台面的策划者,连阿童木都不能分辨是机器人还是人的阿布拉博士,这位经过多次改造的接近机器的博士的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目的呢,而他派出的那个口中可以恶心地吐出追踪用的蟑螂型机器人追踪Pluto的家伙口中不断重复的“博士”,是指阿布拉博士呢,还是天马博士呢?(估计百分之八九十是指天马博士);
六、赫拉克勒斯与艾普西龙又将会有什么的行动;
七、卢茨贝尔特博士这个角色所隐藏的秘密;
八、阿童木的生死之谜;
...
附录:
Pluto
中译:冥界王
根据《铁臂阿童木》第7卷短篇《地上最大机器人》改编
作者 浦沢直树(Naoki Urasawa)
原著 手塚治虫(Osamu Tezuka)
制片 长崎尚志
监修 手塚真
协力 手塚工作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