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松本大洋在国内被提及, 多是因为一部叫<恶童>的三流动画,这部改编自松本大洋同名漫画的动画电影实在不敢恭维,在本人看来,任何再创作例如改编作品,改编者本人的主观理解和独立意识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寺田克也的《大猿王》),没有个人烙印的改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编,过于被动地一味还原原作光这一点已让<恶童>落于下层,再加上导演在影片的节奏和情绪的把握上有重大缺陷,所以我不认为那是一部令人钦佩的动画。相比之下,作为独立漫画家的松本大洋本人以及他的漫画作品被提及和关注的价值要大得多。
下面我们可以简单聊聊他的代表作《乒乓》:
值得留意的是松本大洋的切入点。故事是从“错位”开始的,主角是两个高中男生,同为片濑高校乒乓球队的主力,青梅竹马的死党——
月本诚和星野裕,他们的性格天差地别,一个被动孤僻,一个叛逆不羁。“错位”错就错在消极内向的月本诚不知不觉地已成长为球队的王牌核心,成为被广泛关注的对象;而天赋异禀,一直争强好胜的星野裕却自甘堕落,不思进取。
从月本的角度来说,他对于被关注这件事感到不适,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也没有什么野心和追求,相比胜负结果,他更在意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他,只不过无法掩盖的天赋让他鹤立鸡群,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
星野裕则是相反,他在乒乓球上一直都很主动,自信,天赋极佳,有着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可他一时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不再去球队训练,而是在私营的田村乒乓球室和游戏机厅里虚度光阴。 在比赛中受到打击之后,星野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继续沉沦,甚至几度想要放弃。
从性格特征上来说,如果月本象征着“克制”的话,星野就代表了“纵欲”。他们矛盾却又是辨证统一的整体。在人物关系上,星野裕对于月本诚的意义非同一般,星野可以说是月本唯一的朋友,第一个把他心扉打开,把他从自闭中拉出来的人,幼时为他打架的人是星野,教他打乒乓球的人也是星野,儿时的精神支柱,偶像,他心目中的英雄。相比自己成为英雄,更多时候月本愿意做的只是一个安静地默默注视着英雄表现的旁观者;而月本对于星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月本都是做为星野本人成长的见证,他的叛逆,他的张扬,他的自信,都是建立在月本的关注与欣赏之上.如果说星野扮演了月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这一角色的话,月本就是星野的“避风港”,他们互相依赖地存在,就象一张纸牌的正反面,彼此不可调和又紧密相连。
回到前面,星野的软弱和堕落不是他的本性,就象月本锋芒毕露,被人所关注和期待不是自己的本意一样——他们俩所处的角色和状态和他们的真正的性格相忤逆。这二人如何找回自我,如何摆脱对方的影响成为独立的个体,成为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
在副线情节上,除了星野和月本,松本大洋还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配角。他们同样热爱乒乓球,但是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却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
比如迁堂高校的中国外援孔文革,张狂傲慢的他背后背负的却是落选国家队,惨遭祖国抛弃的命运,而转战日本球坛重新开始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机会;海王高校的佐久间学,也是月本,星野儿时的玩伴,作为一个乒乓球手他的勤奋认真,刻苦拼命无人能及,但终因天份不足而难成大器。海王的王牌风间龙一,从登场之初就不断尝试“挖角”月本,对队友的严格要求以及在佐久间违反队规后的铁面无私,还有每次大赛前必把自己反锁在洗手间里....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个集体主义至上的人,这个全国大赛高校冠军卫冕者虽然天下无敌,却一直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心理压力....
在这些朝着理想奔跑的年轻人当中,坚持下来的只有星野裕一个,最后也只有他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其他人都因为不同原因,失败了或退出了。但这并不意味之前的一切没有意义,比如月本没有选择继续在球坛上拼搏,而是投闲置散般地在田村乒乓球俱乐部教教小孩打球,但他得到了教练小泉丈父亲般的关爱,这显然对他来说更为重要;风间龙一最终落选日本国家队,相应的,他再也不用背负那些数不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外援的孔文革,虽然在个人战绩上作为有限,可他的存在确实帮助了迁堂高校提升整体实力;佐久间学天赋不足,但真正帮助星野下定决心,重新站起来的却是半途而废的他.....
如果说浦泽直树偏向描写大命题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话, 松本大洋刚好与之相反——故事背景常常是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或者体育题材,但他刻画的多是大人物,或者说,他是在刻画英雄。
这里所说的“英雄”指的是一种强势人格,一种不被人理解的孤高感,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成功, 松本大洋更喜欢描绘"失败". 或者说,和所谓"成功"相比, 松本更看重的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这件事。例如《ZERO》里年老力衰,正从职业生涯的颠峰期走向衰退的拳王五岛雅, <花男>中怀才不遇,成天赋闲在家无事四出的棒球天才花田花男,
<恶童>中因时代变迁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的黑道大哥"老鼠",以及上面提到的《乒乓》..... 松本先生给我留下这么个印象,那就是他的故事里往往贯穿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宿命论, 即"性格决定命运", 这倒不是说他塑造的形象是没有发展的,相反,他的角色一直都在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不过最终的结果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甚至于没有结果,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就没有价值。也许在松本大洋本人的意识形态看来,这似乎比“成功”更重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他的中文正版漫画来看,他的作品不多,质量都不错,其中<乒乓>是他的上乘之作,值得大力推荐。我个人认为剧作是松本大洋最大的优点,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至于表现手法上,松本大洋和其他漫画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大量地采用了“蒙太奇”处理———即把一组看似不相关的镜头,场景,事件并置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时间单元或者叙事单元,而其最终呈现的美学能量远大于其元素分别相加。这种脱胎于电影的艺术处理在松本大洋的作品里得到了很好发挥,无疑为他的作品加分不少。
搜索了一遍,在网上找不到松本大洋的中文扫描漫画,在扫描漫画在线盗看早已泛滥的中国大陆,松本大洋的边缘可见一斑。
而且不仅现在孤独,今后他也将继续孤独下去....
最后顺带一提,松本大洋的漫画里女性角色屈指可数,即便有也是老太婆或者中年妇女,
且多为陪衬和附庸,年轻女孩几乎没有。关于这一点,我们或许只能说:
"松本大洋是个对女性缺乏好奇心的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